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From Techdays to Dreamforce

Techdays 是微軟在台灣一年一度的盛會,而Dreamforce是Salesforce.com全球一年一度的大事。

我很有幸,我在2010年能進到TrendMicro上班,從以前的小公司換到一間具有規模的公司上班。而在當時,終於可以藉由公司補助去參加一年一度的TechDays,看到所謂的資訊業大拜拜。不論是技術交流或是業務交流都在那發生,也看到以前的同事在擺攤拉生意。當時的身分轉變很大,從協助客戶導入商業智慧系統的 Presales, Consultant 這樣的角色脫離出來,反而變成了客戶。不論在生活作息,做事方法,團隊合作模式都完全不同。花了一陣子才慢慢適應,最後經歷一年約聘轉正職之後,才慢慢體會到大公司的優點。



好不容易在大公司生存兩年多,卻自找苦吃的去念了MBA。離開了公司的溫暖,又轉換身分成為專職學生,並且學習各種過去不曾接觸的管理知識與國際觀。因為這個研究所的特殊性,讓我全球走了一圈,看了中國、泰國、印度、北歐的企業與環境,認識了印度、法國、蘇丹同學。可以說是增加了自信心,也了解到很多事情不是這麼難的,重點是要不要去做。


研究所即將畢業時,以為會轉換跑道,嘗試各種不同面試機會。卻花了三個月的時間,使用過去的商業智慧專長,當許多公司的免費諮詢,而拿不到Offer。我僅是以在前公司的薪水來談,完全沒有因為研究所而加價,台灣的公司多數都拿不出來這樣的薪資,甚至有主管直接說我以前薪水比他還高。不過少數不錯的工作,卻因為大公司流程繁複而讓我等不及,或是風險性太高而讓我停滯不前。對自己而已,三個月的面試比較像是自我檢視,讓我自己能更深入的思考自己想要什麼,以及擁有什麼,還有可以提供什麼。


回到老東家總是最後選擇,從一開始就常常回來聊天,看看老東家有沒有機會。一開始看起來很無望,以前的事情也早就被其他同事接手,也想說這樣才會逼迫我去找完全不同的工作。沒想到過了三個月,剛好冒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專案,自己也走到經濟上的盡頭,而被動選擇了老東家這個工作。而在這個新的專案,要接觸沒用過的軟體, 擔任完全不同的身分角色。從過去導入系統的身分,變成一個尷尬的內部使用者,也是讓自己挑戰的轉變。


沒想到的是,才剛上班一個月就有機會去美國出差,在San Francisco參加了全球性的盛會 Dreamforce ,這是Salesforce的年度活動,這次完全是以使用者的角度來學習,也順路去了Cupertino的辦公室。看了一看,覺得這次的選擇很符合唸完MBA的挑戰,只是需要蹲一陣子,重新開始,調整心情,不要再陷入技術的思維,而是組織與發展中的角色。希望不要太快陣亡,更積極的成長。

1 則留言:

hannly 提到...

去了一趟菲律賓, 過程很充實, 可是結果很茫然! 不知道我應該用什麼身分獲方式工作, 還有要做甚麼事情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