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ies X Relationship X People
社群是從個體出發,不同個體之間,因為有共同特徵而聚集再一起來形成團體。而每個個體都是從自我出發,增加與其他個體之見的共通性,以穩固相對的關係。當一個團體內部的不同個體都有較為穩定的關係後,就會形成社群。
在社群之中,因為不同的關係而形成不同社群,簡單舉例如下:
- 家庭 - 生育或養育的關係
- 學校 - 獲取知識的關係
- 企業 - 獲取金錢與資源的關係
- 宗教 - 心靈層面的關係
由於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,讓一個人從個體感受到社群所帶來的威力,也必須面對在這個社群中如何維繫關係。各種關係會影響個體在生活上所需要的資源多寡,關係越緊密越複雜,或許能得到最多的資源。從個人出發的思考,則會因為個人需求而影響社群發展,也會創造新的社群。原本不存在的關係,也會因為其他因素,促使不同的個人之間互有連結,建立出新的團體或組織。
Communities X Social Needs
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,可以知道人類有不同程度的需求,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歸屬需求、自尊需求、自我成就需求。這些不同的層次若是依據個人與其他人的關係來討論,也可以思考不同社群所帶給個人的滿足,以達到不同類型的需求。比照各種需求來分類社群關係,舉例如下:
- 生理需求:供給食物的機構、提供住宿的旅館
- 安全需求:避風港功能的家庭、學習生存知識的學校、獲取金錢報酬的公司
- 感情歸屬:有親情的家庭、互相激勵的同學或朋友、站在同一陣線的同事
- 尊重需求:顧客服務或產品銷售的供給關係、公司內上下關係
- 自我實現:宗教機構的心靈滿足、偶像式的存在關係
若是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社群經營,或是思考如何滿足顧客,或許能夠深入的探討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滿足人性上的需求。企業總是在想為什麼產品已經夠好了,為什麼顧客總是東挑西揀的,顧客真的單純為了產品功能而購買嗎?或者使用產品後衍生的需求,公司有辦法先預測而提供嗎?產品的特性是否會建立不同的顧客關係,造成顧客預期的與公司可能有所不同?
參考資料:
1.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
2. 《社群 創造信任經濟》
3. 《玩家外包-社群改變遊戲規則》
4. 《觀察的力量:從烏干達到中國,如何為明天的客戶創造非凡的產品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